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是企業全球購的舞臺,也是地方展示形象的窗口。進而有為,博采眾長。今年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湖北元素遠超歷屆,從荊風楚韻到“光荊楚優品” ,湖北實力在這里匯聚了世界目光。百布堂作為參展商之一精彩亮相!
發布時間:
2021
-
11
-
11
瀏覽次數:8015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百布堂作為此次參展商之一精彩亮相?!爸袊竿鲊坏?,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鑒往知來,深刻總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的經驗啟示,展現新時代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激蕩起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有限公司是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公司,注冊資金一千萬。公司主營業務包含三大板塊:非遺文化研究、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傳承與搶救性保護、棗陽粗布非遺產品及衍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其產品制作工藝“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有三大類:床上用品、服裝、民間工藝品。自2005年以來一直堅持“老布新做”的研發理念,研發生產出一系列美觀、耐用的家居生活用品,是居家自用、孝敬父母、饋贈好友、答謝客戶、喬遷之喜的首選。全國連鎖店逾百家,產品和服務受到社會的認可并遠銷海外,先后獲得央視網戰略合作伙伴、質量服務信譽AAA級企業、全國文明單位、政府采購指定供應商、入選“荊楚優品”、國家消費扶貧產品、軍運村展品等榮譽,CCTV-13《朝聞天下》、《焦點訪談》、人民網、新華社、文化報、湖北經視等媒體多次報道。作為此次參展商之一,百布堂聚焦傳承非遺文化、打造健康睡眠的服務宗旨,不僅面向專業客戶和消費者帶來了多種“棗陽粗布制...
發布時間:
2021
-
11
-
05
瀏覽次數:10008
轉載極目新聞報道“94歲國家級非遺傳人親自出馬,紡線創作織布作品致敬航天英雄”在2021年6月17日前幾天得知湖北棗陽籍航天英雄聶海勝即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第三次進入太空并要在軌“出差”三個多月以后,作為湖北棗陽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劉大友、張其華夫婦便張羅著要用自己的傳統手藝為英雄的航天員聶海勝創作一批手工作品,來表達對航天員崇高的敬意。棗陽紡織技藝歷史悠久,鹿頭鎮雕龍碑遺址出土的紡輪距今已有6200多年,棗陽粗布技藝在清朝發展到鼎盛期,劉大友家族就是在清朝末年從事紡織印染業。這次迎接航天英雄聶海勝凱旋劉大友決定用這個古老的技藝創作,有文化底蘊,有家鄉特色,會讓海勝倍感親切和溫暖的作品。劉大友在作品表現形式的選擇上,創作團隊果斷確定了棗陽粗布出彩、創新的手工織字和手工織畫。手工織字作品就直奔主題《飛天英雄 三探蒼穹》,另外一幅作品的創意是在觀看了聶海勝太空直播中說他回來了最想吃的是襄陽牛雜面以后才確定的—《牛雜面-得勁!》,盼望英雄早日回家鄉得得勁勁吃碗牛雜面。準備好了就開始干!棗陽粗布第三代傳承人-今年94歲高齡的王義林老人親自出馬,從航天員們去太空的第一天開始便不分晝夜的紡起線來,由于年紀大了一個星期只能紡一斤多棉線,三個月下來紡的線也有十幾斤了。 第一步是手工紡線,第二步是植物印染,緊...
發布時間:
2021
-
09
-
19
瀏覽次數:10026
中秋佳節將至,在吟誦無數寄托相思、抒發感悟的詠月名作之時,我們心中那股相思、團圓之情便愈加濃烈。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盛大的節日,身為中華兒女,就注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明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闔家團聚、賞月、游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闔家團圓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游子以濃濃的鄉愁。中秋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但也有很多游子,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在外打拼,縱是中秋佳節,也無法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我們一直在追求衣錦,但父母真正在意的其實是還鄉。一直以來,睡得健康,睡得安心,是大家的極致追求,百布堂手工家紡,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力求助力所有人都能健康睡眠。為在外拼搏、無法歸家的游子們,寄托對長輩的無限關懷,送長輩一套百布堂家紡用品,讓他們睡得安心,讓遠在他鄉的心更加安穩;為身在父母身邊,悉心陪伴的孝子們,表達對長輩的深切關愛,送長輩一套百布堂床上用品,讓他們睡得健康,讓坐臥不離的人更加順心!皓月本是無價之寶,同胞多是有情之人,百布堂衷心祝福您和親人團圓幸福,健康美滿!即使你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透的月光中,借著月心之橋將祈禱傳遞到遠方的家中,愿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皓...
發布時間:
2021
-
09
-
17
瀏覽次數:10011
追溯紅色之旅 傳承紅色基因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有限公司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并于2021年6月30日在公司領導帶領下赴武昌紅巷的武漢革命博物館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學習。第一站,公司員工參觀了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倡議創辦的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從這里畢業的學生奔赴廣闊天地,將農民運動的革命火種播撒全國。許多師生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領導機構實行常務委員制,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的三位常委鄧演達、毛澤東、陳克文組成。農講所于1926年底開始籌備,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課。4月4日舉行開學典禮,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300余人,同年6月18日畢業。武昌農講所以訓練領導農村革命人材為培養目標,領導機構是常務委員會。毛澤東實際主持工作,許多著名的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方志敏、陳蔭林、于樹德、李漢俊、何翼人、李達等在農講所任教。同年6月18日,農講所舉行畢業典禮。大多數學生被委任為農民協會特派員,深入開展農民運動,猶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大革命失敗后,他們積極投身于各地的工農武裝起義、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暴動、黃麻起義以及參與...
發布時間:
2021
-
06
-
30
瀏覽次數:10034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21〕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現予公布。各地區、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要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國務院2021年5月24日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名列其中。 “棗陽粗布制作技藝”,是棗陽民間世代傳承的一種手工紡織棉布的技藝,又稱老棉布、老土布、手織布、家機布等。棗陽紡織技藝歷史悠久,棗陽市鹿頭鎮雕龍碑遺址中出土的陶制紡輪距今約6200多年,棗陽縣志記載“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發展在清朝達到鼎盛期,劉大友家族從清朝開始就從事織布業。棗陽手工粗布使用當地生產的優質...
發布時間:
2021
-
06
-
12
瀏覽次數:356538